8月27日,中瑞建交75周年庆典活动暨2025中瑞商业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目前在华经营的瑞士企业有上千家,这些企业如何评价中国的营商环境?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的背景下,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推进具有怎样的意义?就相关问题,《中国访谈》特别专访中国瑞士商会主席张志强。
中国瑞士商会主席张志强在2025中瑞商业大奖颁奖典礼致辞。(瑞士驻华大使馆供图)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今年中瑞商业大奖特别为在中国运营超过20年的瑞士公司设立了传承奖。您怎么看待中瑞两国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
张志强:长期以来,中瑞两国企业之间建立了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许多瑞士企业在中国深耕多年,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传承奖的设立,正是为了表彰那些坚持长期投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并与本土企业积极合作的瑞士企业。它体现了企业不仅追求商业成就,更在文化融合、员工培养、本地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也证明,中瑞双方拥有坚实的经济互补性和深厚的合作基础。
中国网:据您的观察,您认为中瑞两国企业有哪些优势是值得互相借鉴和学习的?
张志强:瑞士企业以高品质、技术创新和精益制造著称,中国企业则在市场规模、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瑞士企业可以从中国企业身上学习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灵活性;而中国企业也可以借鉴瑞士企业在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战略规划方面的经验。双方互补性强,通过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和联合研发等方式,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共赢。
中国网:今年是中国与瑞士建交75周年。长期以来,中国瑞士商会在促进中瑞双边关系和瑞士在华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志强:中国瑞士商会自成立以来,作为联结中瑞企业的桥梁,一直致力于推动中瑞商贸发展。我们定期组织会员交流、政策研讨、商业考察、企业对接和行业会议,帮助瑞士企业更好理解中国市场。同时,我们也积极与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沟通,反映企业关切,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近年来,商会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助力企业拓展在华投资布局。值此建交75周年之际,我们希望继续搭建桥梁,促进两国工商界更深层次的合作。
中国网: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国内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便利。您如何评价中国的营商环境?对于瑞士企业而言,中国的哪些行业正在提供新的商机?
张志强:近年来,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不断提升及优化,包括市场准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以及外资政策透明度提升等,这些都增强了外资企业的信心。对于瑞士企业而言,中国在生命科学、绿色科技、高端制造、精密医疗设备、新材料等领域持续释放新机遇。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领域,瑞士技术与中国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为双方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中国网:近日,美国对从瑞士进口商品征收39%关税的措施生效,这将给瑞士带来哪些影响?目前中瑞双方已经启动了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结合当下美国发动的新一轮关税战,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推进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志强:美国的新关税措施无疑会对部分瑞士出口商构成压力,也提醒我们更加重视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尤显重要。瑞士是最早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国家之一,此次升级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也将提升双边合作的稳定性与韧性。对瑞士企业而言,一个更加完善、丰富的自贸协定将增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提供更稳定、更长久的合作平台。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采访:汪雅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黄瓜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10